您的位置:首页 > 政府文件 > 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文  号: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 2006/11/20
政府工作报告(2006)

 

——20061111在玉树藏族自治州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州长 王玉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自治州十届一次人代会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社会政治稳定为保障,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州力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生态立州、畜牧稳州、非公活州、旅游强州、项目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七大战略,使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呈现出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十五末,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比十五计划提高6.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602元提高到2005年的4363.6元,年均增长10.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5年完成266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五年累计完成25.2 亿元,年均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86亿元,年均增长19%,是九五期间的2.66倍。

  ___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州实施了畜牧业防灾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牧草良种基地、农牧业服务体系等工程和青稞、洋芋、中藏药材、蔬菜、饲草料、牛羊育肥、特种养殖等七大基地建设项目,五年内共建设围栏草场325.73万亩,畜棚49.04万平方米。解决了4.56万人、49.1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有近16%的牧民搬出了帐篷,实现了定居。目前,全州定居牧户占总牧户的73%。农牧区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牧民生产经营观念得到重大转变,商品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由以农牧业为主开始向农牧业多元经济转变,农牧民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九五末的7%上升至目前的10%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93.9元,年均增长6.87%。  

  ___五年来,我们围绕交通、能源、市政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累计开工建设637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37.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近3倍。共建成了106条县乡村公路,修建99座乡村独立桥,公路总里程达6285公里。实现了州府到省会、州府到县城的路面黑色化,县城到乡的部分公路实现了等级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拉贡、龙青峡、聂恰河、坎达水电站先后开工建设,农(城)网改造和乡镇光伏电源项目全面实施,全州 45个乡(镇)、80个村已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共争取落实地勘项目168个,发现了一批优势矿产资源;旧城改造和小集镇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场等市政设施建成或即将建成,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施了六县危房改造工程和六县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公检法司办公用房项目,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用房和干部职工个人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完成了州府及各县的电话扩容改造,开通了互联网宽带业务,移动通讯覆盖全州主要城镇及4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两万门。

  ___五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启动实施的历史性机遇,狠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工程的组织实施,使生态立州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全州完成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种草 42.5万亩;天保人工造林0.39万亩,封山育林234万亩,天然林管护573万亩;长防林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封山育林12.2万亩,育苗0.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2.9%增长到2005年的3.2%。完成了2003年度退牧还草工程,实现禁牧、休牧草场712.64万亩,减畜52.47万个羊单位,生态移民 3003户。消除白色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启动实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藏羚羊申吉获得成功。

  ___五年来,我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使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民族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3亿元,比九五末增加2亿元。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1420人次,九五末增长214%;实现旅游收入2570万元,比九五末增长425%。个体工商户达到2535户,注册资金3951.5万元,从业人员5016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56.5%69.2%189.6%;私营企业达到67家,注册资金达到5514.8万元,从业人员近891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204.6%122.7%185.3%。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年均增长9.1%。以宾馆、餐饮、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以加工制作安冲腰刀、民族服饰、帐篷、藏毯、陶艺、佛教工艺品、嘛呢石刻为主的民族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___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工作,保持了连续三年行政机关人员零增长的好势头。农牧区税费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乡财县管乡用、财政专项资金分级管理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施,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全州电力体制改革及上划工作。国土资源、药品监督、烟草专卖、编制管理等行业的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坚持不懈地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使全州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五期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个,资金达2.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6倍。

  ___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使各族人民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围绕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引导和管理服务职能,多形式引导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累计共安置城镇各类人员就业4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2.9%以内。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37元,年均增长9.57%。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以及文化、教育、旅游、保健等消费支出逐年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顺利推进,各类参保人数达到26784人,比九五末增加13704人。通过转移支付偿还历年工资性欠帐8000多万元,提高了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经费,落实了干部职工通讯费、交通费等政策,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城乡特困群众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城市低保分类施保、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等政策全面实施,救灾救济工作步入规范管理。全州已有2.51万名农牧区特困人口纳入救助范围,切实保障了他们的生活;城镇低保总人数达到9813人,是2000年的9倍;五保户供养人数4021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参与式扶贫开发的方针得到落实,整村推进项目启动实施,解决了3.58万贫困农牧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年均脱贫7160人。

  ___五年来,我们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投入1.1亿元资金,组织实施了寄宿制学校、中小学危房改造、二期义务教育等一批项目,改扩建校舍9万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等各项支教政策,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全州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全州教育事业朝着健康发展的轨道迈进。十五末,全州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6.8%,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78%,均比2000年提高25%。共投入669万元,组织实施了24个科技富民计划,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1800多人,一批实用技术得到推广普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共投入9800万元资金,组织实施了一批州、县、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类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基本建立,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各族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实施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少生快富试点工程,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7.3‰左右。积极推动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使嘉纳嘛呢、勒巴沟等5处文物保护点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治多县贡萨寺的宗喀巴佛像和新寨嘉纳嘛呢石堆两项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玉树卓舞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仓《大藏经》保护得到重视,三江源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嘉纳嘛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州民族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县县有两馆的目标基本实现;207个行政村完成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3.65%63.84%,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统计、档案、语言文字、外事侨务、质量监督、药品监督、气象水文、地震监测、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___五年来,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涌现出了大批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文明单位,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群众摆脱贫困、建设小康社会的干劲和热情。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活动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狠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玉树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犯罪,坚决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大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工作力度,及时发现、解决和防止了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及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成功调处了发生在杂多县的虫草采集纠纷事件。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安全生产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使“1.03”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等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处理。不断加强依法治州和普法教育工作,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政府公务人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得到增强。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主动与人民政协、工商联、人民团体加强联系。五年共办理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72件、州政协委员提案178件。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政府审批行为。加强审计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和纠风工作力度,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治理。

  ___五年来,省驻州单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地方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自治州的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驻州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支援地方建设,为自治州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自我加压、奋力开拓,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使我州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开了一个好局。截至10月底,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1.96亿元,同比增长8.6%;地方财政收入2000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9.5元,同比增长3.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53元,同比增长6.5%。一年来,我们围绕新牧区建设狠抓三农工作,州县共确定并正在实施11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实现农牧业产值8.8亿元,同比增长6.9%。千方百计抓固定资产投资落实工作,办成了一些多年未办成的大事。三江源(玉树)机场建设正式启动,曲不公路开工建设,农村公路、龙青峡等几座水电站、两基教育、医疗卫生和结古镇南环路、结曲南北路、村镇巷道硬化工程、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封山育林、森林防火、草原防火、沙漠化土地治理、建设养畜、能源建设等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年内,新开工项目110项,总投资近 7.2亿元,投资比上年增加15.8%;续建项目98项,总投资6.01亿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实开展虫草采集管理工作,确保了虫草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全州干部群众关心的虫草生产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面对玉树县上拉秀地区发生的地震和全州范围内50年不遇的旱灾,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和抗旱救灾工作,维护了灾区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组织开展了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创建文明城镇活动,在治理白色污染、规范出租车市场及整顿车辆交通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动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加大了对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了机关单位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州本级工资性历史欠帐得到全面解决,各县工资性历史欠帐解决了6070%,保证了干部职工工资和政策性收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事编制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员法的实施,并经过多次向省上反映争取,使我州行政机关人员超编混岗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加强和改进项目工作,使土地审批和项目管理趋于规范。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和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是全州上下团结奋斗、积极进取的五年,是玉树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全州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省直垂管单位、驻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玉树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规律,才能确立符合玉树实际的发展思路,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只有坚持不懈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才能逐步缩小差距,消除贫困;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经济和发展社会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把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才能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群众利益,不断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实现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繁荣进步。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些基本经验,并在新的实践中加以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州自然条件严酷、社会发育程度低、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贫穷落后仍是我州的基本州情,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主要是:农牧业基础薄弱,农牧民收入持续增收难度大,农牧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能源、交通等基础条件约束仍然突出,资金、人才、技术匮乏,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市政建设滞后,城镇功能不完善;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和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就业与再就业矛盾非常突出,新的社会问题和利益纠纷增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难度大。在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历史遗留的,又有我们工作中新出现的,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正确面对,积极应对,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州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时期,既充满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民族地区尤其对藏区的支持力度,为我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提供了强大动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州的各项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盼富裕、思和谐的愿望和要求十分强烈。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更应清醒地看到,我州不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各类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凸现同保持社会和谐之间的矛盾表现较为突出。面对新形势,我们一定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抓生态、打基础、创特色、保稳定、促和谐不动摇,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坚韧不拔地应对挑战,以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玉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州委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为总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五个统筹为着力点,以社会政治稳定为保障,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生态立州、畜牧稳州、非公活州、旅游强州、项目建州、科技兴州、依法治州的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并发展壮大畜牧业、旅游业、虫草业和非公有制四大经济,努力做好三农工作、生态保护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开发、和谐社会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八篇文章,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优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特色产业在全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条件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重要生态保护区和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和谐。  

  主要预期调控指标为: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1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以上,人均5770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73.7万元以上,年均增长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5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43元,年均增长8%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1元,年均增长6%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到2010年,全州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以上;全州总人口控制在31.2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 

  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政府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地方财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筑具有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坚持科技进步,以普及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以科技培训为手段,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科技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支撑作用。坚持五个统筹,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着力破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广泛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发展之路。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农牧区经济发展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州委十届八次全委会议提出的九个一工程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牧业的基础地位,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努力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

  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党在农村牧区的基本政策,把国家对农牧民的各项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强化政府对农村牧区的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投入,集中解决农牧民最急需、影响面大、关系长远的问题,提高农牧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制定好新牧区建设规划,扎实稳步推进新牧区建设。重点围绕农牧区六小工程,抓好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牧业基本生产条件。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12万农牧民群众的缺水问题,提高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搞好农村电网延伸及送电进村入户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等替代能源。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提高通达深度和等级。有条件的乡要开通班车,提高群众的通行水平。完善农村牧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设施,抓好广播电视、电话进村入户工程建设。

  加快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深入推进畜牧业五项工程,加快青稞、洋芋、蔬菜、中藏药材、特种养殖等基地建设,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效益农牧业转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内各乡要坚持生态第一,实施封育禁牧,减畜限牧,适度放牧,走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功能区以外条件较好地区,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搞好土种选育,发展优质畜种,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草场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走效益畜牧业路子;半农半牧区,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开展牛羊育肥和西繁东育,提高养殖业比重,走高效畜牧业路子。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洋芋、杂交油菜、蔬菜等经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产出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

  不断强化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紧紧围绕牛羊肉、虫草、牛奶、芫根等特色农畜产品、生物资源的加工、储运、销售,培育、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组织,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转化增值能力。积极发展订单农牧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关系。加强养殖栽培、畜疫防治等服务站点建设,建立完善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服务,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以提高农牧民素质、加快农牧区劳动力转移为重点,着力培训农牧民在发展现代农牧业以及从事二、三产业方面的实用技能和知识,使农牧民有文化、懂技术、转理念、会经营,不断提高农牧民增收致富本领。加强对劳务输出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坚持季节性转移和长期转移相结合,大力实施农牧民走出去战略,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镇有序流动,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消费观念,正确处理合理消费与扩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全力做好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和异地扶贫四大重点工作,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进行调庄移民,实现异地脱贫;进一步加强与中央部委帮扶单位、辽宁协作单位和省直机关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帮扶与合作,不断完善州县机关定点帮扶机制,积极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到2010年,农牧区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保护和建设好玉树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对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贯穿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精心组织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协调推进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和草地、林地、湿地、野生动物保护等工程,认真开展减畜禁牧工作,使工程区内的草地退化、沙化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为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实现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农牧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奠定基础。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自然保护区农牧民群众和生态移民的长远生计问题,积极研究探索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生态藏药业、生态能源业的有效途径,引导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培育发展各类后续产业。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资金,缓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厉行节约,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活动,逐步建立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审批,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督管理,加快砂金过采区、小流域等重点领域的综合整治。以治理城镇脏、乱、差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市政管理,继续深入开展白色污染治理活动,着重抓好城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医疗垃圾等的处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扎实做好控制人口增长工作。重点做好农牧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提高农牧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农牧区计生家庭社会福利制度、奖励扶助制度和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搞好生殖保健和技术优质服务,提高人口素质,有效遏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是顺应形势、抢抓机遇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今后五年,我们继续坚定地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改善项目工作,千方百计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着力抓好交通、能源、市政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突出交通建设。按照州县快速、县乡便捷、乡村通达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以结古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主骨架,县、乡、村公路和专线公路为支脉的公路网络。加强县际公路、出州通道和横向沟通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加快资源开发重点地区、旅游景点和农牧区公路建设。到2010年实现县县通油路、乡乡通等级公路、村村通公路、50%的乡通班车的目标。全力配合、支持好三江源(玉树)机场建设工作,确保20098月建成竣工。积极着手研究玉小地方铁路的可行性。

  强化能源建设。加快建成拉贡、龙青峡、聂恰河、坎达四座水电站和相关的输电线路;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电站和小水电,逐步解决无电、缺电问题。到2010年,全州有效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2.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亿度以上。称多、曲麻莱、囊谦三县实现电气化县目标。尽快做好尕哇扎等水电站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格尔木天然气输送进入玉树的项目,努力改善我州的能源结构,提高保障水平。

  推动城镇建设。以提升城镇功能为重点,以发展城镇产业为载体,以促进农村牧区人口进入城镇稳定就业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加快发展一批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加快推进州府结古镇的市政建设,进一步搞好各县城和重点集镇及生态移民社区的水、电、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经济集聚功能和人口承载能力,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创新城镇经营理念,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加强乡级政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加快水利建设。积极做好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的配合、协调工作;搞好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小流域治理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有效配置和供给能力;加快各县县城、重点乡镇及移民社区的防洪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减少洪涝灾害。

  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州的信息网络,实施政务网络重点业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对广播电视制作播出系统进行完善、扩容、升级,建成城镇数字电视入户工程,并逐步向农村牧区延伸。加强农村牧区通讯和邮政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电信、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到2010年,全州45个乡()及附近村实现通话、通邮。

  (四)加快优势资源开发进程,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开发是我州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努力构筑具有玉树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在完成全州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具有玉树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旅游业。重点打造三江源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全力推进以加工制作嘛呢石刻、囊谦陶艺、藏毯、帐篷、安冲腰刀、民族服饰及宗教用品为重点的七小工程,实现民族手工业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培育以玉树土风歌舞为主的文化产业,打造玉树土风歌舞品牌,引导玉树土风歌舞不断走向市场。到2010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2005年翻一番。

  培育壮大虫草产业。按照落实一个办法、打造一个品牌、培养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市场、完善一个机制的目标,加强对虫草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极力打造玉树虫草品牌,逐步培育壮大虫草产业,使其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充分利用我州牛羊资源丰富和纯天然无污染的优势,积极发展以肉、奶、药、油、薯类产品和虫草等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医药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紧紧抓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修编的机会,通过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等手段,加快对我州矿产资源特别是优势成矿带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加强与有实力、有技术的外来企业合作,争取开采35个优势矿产资源,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努力走出一条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之路。

  推进水电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水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通天河、澜沧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规划及前期可行性研究,争取国家把我州的水电资源开发纳入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积极争取大电网进入玉树的项目,加快水电资源开发步伐,使我州的水能资源早日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坚持把教育和科技作为我州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深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创业创新能力。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等资助教育政策和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管理责任。全力抓好两基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扩大教育供给,提高办学水平。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内部结构、办学体制、办学形式的改革,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从严治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组织实施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搞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发展各类形式的职业教育,着力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组织和动员科技人员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特色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对玉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进行技术研究和攻关,实施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物产品科研开发项目;抓好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为发展经济、服务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加快开发人力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和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有技能的工人、农牧区实用人才。积极推进人才市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委托研究、项目合作、技术服务、短期聘用等方式引进智力,逐步缓解我州高级技术人才奇缺的问题。

  (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解决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消除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限制,放开投资领域,鼓励个体、私营等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旅游文化业、资源开发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完善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发展平台、完善配套措施,放宽注册登记条件,简化行政许可审批,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舆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到2010年,全州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从业人员均比2005年翻一番。

  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稳妥推进土地、草场使用权合理流转,探索以土地、草场使用权依法入股、转让、出租或合伙经营等方式参与收益的办法。完善土地、草场征用补偿机制,加强基本农田和草场保护,依法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巩固和深化农牧区税费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继续深化价格改革,整顿规范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 

  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加大对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和基层政权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制度改革,健全预算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推行阳光财政,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快培育财源,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提高理财、聚财水平。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规则和程序,建立有效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积极做好贷款回收工作,创建信用平台,加大金融对三农、非公有制经济等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健全规范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制、备案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地区间的互助合作,扩大合作的规模和领域,多方式、多渠道吸引州内外投资者参与我州的开发建设。争取到2010年招商实际到位资金比2005年翻一番。

  (七)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重的原则,培育发展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开发公共卫生、城镇环保及各类社区、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好政策扶持、就业援助、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劳动保护和劳动执法工作,提高劳动者就业本领。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加大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稳步推进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扩面工作,逐步解决生态移民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牧区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和救灾救济制度。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善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福利机构为辅助,政府投入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会福利体系,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的福利服务和救助水平。

  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努力推进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布局合理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对农牧区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深入推进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缩小地区和人群间的公共卫生差距,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农牧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总结推广六个文化进村活动,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活动载体的建设,繁荣文艺创作,弘扬民族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举办玉树赛马节和把玉树土风歌舞推向市场的有效形式;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做好东仓《大藏经》的修复工作,全力推进三江源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嘉纳嘛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扩大基层民主,引导农牧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大力推进平安玉树信用玉树建设和依法治州进程,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有效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建立健全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入推进平安寺院建设,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防范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经济建设和维护稳定上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强化对农资、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危险化学品和交通安全的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教育,推进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积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观念,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八)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对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履行职责,积极推动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以更多的精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发展理念,推动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规范审批、监督审批,切实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纲要,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从体制上解决好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为契机,全面加强公务员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依法加强人事编制管理工作,坚决做好控编工作。坚持从严治政,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推进工作落实,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各项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注重加强政府的内部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玉树新一轮发展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州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乘势而上,为全面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